12月25日,沐川縣大楠學校為踐行該?!叭巳藧蹌趧?,一起向未來”的“勤育”課程理念,將沐川縣傳統(tǒng)美食文化引進校園,特邀沐川縣“彭記葉兒粑”老板茍立寅女士到校傳授包葉兒粑的技巧。
活動前,學校根據(jù)茍女士的建議,準備了制作葉兒粑的優(yōu)質(zhì)材料,如糯米粉、仙茅葉和多種餡料,確保實踐活動順利進行。
六年級一班的勞動實踐課上,從葉兒粑在沐川地區(qū)的悠久歷史到其獨特的民俗寓意,再到它在不同時節(jié)所扮演的角色……茍女士向同學們詳細講解與葉兒粑相關(guān)的傳統(tǒng)文化知識。同學們聽得津津有味,仿佛打開了一扇了解家鄉(xiāng)美食文化的新大門,深刻感受到小小葉兒粑背后所蘊含的深厚人文底蘊,制作熱情隨之高漲。
茍女士邊示范邊講解包葉兒粑的技巧,同學們有樣學樣,開始分工合作制作美食。大家先用冷水和面,為確保葉兒粑大小均勻,有的同學還借用廚房的秤稱出一份份50克左右的面團。接著,將面團放在手心,仔細地捏成碗狀,再把餡料滿滿地填進去,小心翼翼地收口,搓成圓溜溜的團子。再把面團放在仙茅葉上認真包裹起來,最后折疊好葉子尾部——一個初具雛形的葉兒粑誕生了。
整個過程,有的小組配合默契,動作嫻熟;有的小組雖然略顯生疏,但在茍女士的耐心指導下也逐漸掌握了竅門?,F(xiàn)場充滿歡聲笑語,其樂融融。
待所有葉兒粑被整齊地擺放進蒸籠后,開水上鍋蒸,同學們的期待值也被拉滿。近一個小時的蒸制顯得格外漫長,空氣中彌漫的葉兒粑香氣,讓大家不時咽口水——好想快點品嘗一下自己的勞動成果。
終于,蒸籠揭開,熱氣騰騰、散發(fā)著誘人香氣的葉兒粑呈現(xiàn)在大家眼前。同學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個,輕輕咬上一口,軟糯的外皮搭配著香甜可口或咸香濃郁的餡料,那美妙的滋味在舌尖綻開,蔓延到每個人的臉上,變成洋溢著滿足和自豪的笑容。
“自己包的葉兒粑就是好吃,我要學做更多的家鄉(xiāng)美食!”有同學開心地說。有同學玩起了梗:“知道哥吃的是什么不?哥吃的不是葉兒粑,是文化!”有人馬上接話;“不說了,一個字——香!”幾人的話,引得同學們笑成一片。
在茍立寅老板的專業(yè)指導下,勞動實踐活動圓滿結(jié)束。嘗到甜頭后,大楠學子從內(nèi)心深處認同了勞動的價值,這就是傳統(tǒng)文化和手工技藝結(jié)合產(chǎn)生的魅力。
信息員:聶昌琴
|